骨質疏松定義:
原發性骨質疏松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胳疾病。
骨質疏松是一種病理狀態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是人類健康的隱匿殺手!對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和痛苦,治療收效極慢,一旦發生骨折不僅耗費巨大錢財,長期拖累家人又可危及生命。
骨的組成:
骨骼是人體中具有支持作用、保護作用、運動功能、代謝功能、造血功能的重要器官。骨中含有水、有機質(骨膠)和無機鹽等成分。有機基質(占比約40%)由骨膠原收白和糖蛋白構成為骨提供支撐和張力,無機基質(占比約60%)主要有羥基磷灰石、礦物質(鈣、鎂、納、鉀、鍶磷等)。鈣提供骨胳的硬度和壓力。
引發骨質疏松的原因:
1、遺傳因素。
2、鈣和維生素D的缺乏。
3、內分泌失調(雌激素、雄激素)。
4、老年退化性機制等。
5、長期的鈣及其他營養素攝入不足,運動少,嗜煙酒及咖啡,卵巢切除術后等。
骨質疏松的危害:
骨質疏松的危害性在于它常常是默默無聲、悄悄的發生。是一種癥狀不明顯的,不斷發展的全身骨骼系統疾病。多數人沒有明顯癥狀,而隨著年齡增加,骨鈣在不斷流失。我國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高達16.1%,且女性多于男性。早期發現本病依靠骨密度檢查。
骨密度測定是通過體外分析每平方厘米含多少克鈣來判斷骨質疏松程度的檢查,這些測定出來的值是骨質疏松癥的診斷金標準。骨密度檢查主要是對腰椎、前臂和股骨頸部位進行的檢查。檢查的三個部位,只要有一處的測定值≤-2.5,就可以確診其患有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的多發人群:
主要是中老年人及絕經后婦女,其次是發育期的青少年,各年齡時期均可發病。
骨質疏松臨床上的表現:
1、腰背痛腿抽筋:腰背痛腿抽筋是骨質疏松的典型癥狀。多見腰背痛,占疼痛患者中70%-80%。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嚴重骨痛可影響日常生活、飲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無規律,牙齒過早脫落,茶飯不思,痛苦異常。一旦骨鈣和骨量流失之后,就會導致骨密度以及骨強度有下降的現象,這個時候骨脆性就會增加,之后隨著疾病的逐漸發展,不但腰背部和腿部有疼痛的感覺,就連關節部位以及全身的骨骼都會有疼痛的癥狀出現。
2、骨折:骨質疏松癥最常見的并發癥是骨折,輕微外力即可導致骨折,60歲以上老年人骨質疏松并發骨折者高達12%。多見咳嗽打噴嚏時、彎腰屈伸撿東西、回頭轉身及摔倒等易發生骨折。骨量丟失20%以上時易發生骨折,輕者可使活動受限,重者須長期臥床,給社會和家人造成很大負擔。老年人骨折可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并發癥,導致肺感染和褥瘡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達10%~20%。
3、身長縮短、駝背:無并發癥的骨質疏松癥本身,并無疼痛等癥狀,也無畸形等體征。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椎體壓縮骨折,脊椎椎體前部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
4、胸肋畸形、心肺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柱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次量顯著減少,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影響正?;顒?,這主要是在骨質增生的病情逐漸加重之后,患者在翻身、起坐以及行走的時候就會出現困難,甚至脊柱還會有變形和伸展受限的癥狀出現,這個時候如果還不能夠及時的進行治療,疾病逐漸發展之后還會對內臟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有很多的病人都會有便秘和腹痛以及食欲改變等癥狀出現。
骨質疏松的預防:
骨量峰值最高點為男人四十歲,女人三十五歲。
所以應從青少年時期就要多食用含鈣、磷高的食品,如魚、蝦、牛奶、骨湯、雞蛋、豆類、雜糧、綠葉蔬菜等,少吃糖及食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
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多參加體育鍛煉,少喝咖啡、濃茶和含碳酸飲料,盡可能提高骨量峰值最高水平,預防生命后期骨質疏松的最佳措施。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后,骨量加速流失。
此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時采取防治對策。
骨質疏松治療:
臨床上藥物多采取二磷酸鹽類、降鈣素、激素類等或補充鈣類藥物。但在世界范圍內對骨質疏松目前并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藥物治療也不能很快從根本上的解決骨量流失導致的骨質疏松。藥物治療也可能會導致鈣質沉積,產生便秘,進而會出現腎結石和膽囊結石等病癥。
由于單純地通過喝牛奶、吃鈣片補鈣并不能有效防止骨質疏松,因為鈣吸收的過程中還需要很多因素的參與,需要多種微量元素參與骨的構建,任何一種因素的缺乏都可能導致鈣吸收或排泄不正常,從而影響鈣的吸收與利用。所以不能說喝牛奶、多吃鈣片就一定能預防骨質疏松。
現代中醫理論采用傳統融入現代的方式,開創性的提出了全骨營養、平衡健骨的中醫理論,以營養平衡、代謝平衡、陰陽平衡做為全新的食物系列研發基礎,對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解決提供了一個新的視界。